罹患乳腺癌,并承受着肿瘤根治手术后右侧乳房缺失的痛苦,每当看到镜中的自己,遗憾和失落总是涌上心头……这是患者徐女士(化姓)在术后七年里所面临的困境。爱美是每一位女性的天性,能否实现“健康”和“美丽”兼得?
7月30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甲乳疝外科卢伶俐副主任医师团队成功实施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乳房重建手术,将患者腹部脂肪组织转移到胸部进行乳房重建。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在乳腺外科及乳房肿瘤整复重建领域取得显著突破,为乳腺癌术后患者提供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技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今年54岁的徐女士在七年前罹患乳腺癌(广泛的原位癌),在接受肿瘤根治手术后,又进行内分泌治疗,每年定期复查都无复发转移,可是根治手术造成的右乳残缺为其带来心灵上的痛苦,同时在夏天佩戴义乳总是导致胸壁泛红、闷热难受,影响徐女士的身心健康。经多方打听,徐女士来到上海六院甲乳疝外科卢伶俐专家门诊,想通过乳房重建的方式来重拾生活信心。
展开剩余69%患者徐女士右胸缺损大,皮肤菲薄无弹性,不适合进行假体重建,但患者的下腹部松弛、脂肪丰富。卢伶俐副主任医师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重建意愿后,凭借多年的乳房自体组织的再造经验,决定为徐女士进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乳房重建手术。“许多乳腺癌患者在切除肿瘤后,不仅要面对疾病康复的挑战,还承受着身体形象改变的心理压力。”卢伶俐副主任医师介绍,“DIEP手术不仅能重建乳房,还能通过腹部取瓣实现类似‘腹壁整形’的效果,真正让健康与美丽兼得。”
手术由卢伶俐副主任医师、唐芬主治医师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莹莹教授共同进行。术中,首先精准定位腹壁下动脉的穿支血管,在不损伤腹直肌及其支配神经的前提下,精确分离出腹壁下动脉及其穿支血管,仅切取下腹部的皮肤和脂肪组织,最大程度保留了腹壁肌肉的完整性和功能。手术难点在于显微镜下血管吻合难度极大、风险高,要求医疗团队具备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扎实的解剖学功底以及丰富的皮瓣手术经验。在高倍手术显微镜下,卢伶俐医生将游离的腹部皮瓣通过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移植到胸部,将细如发丝的血管与胸部受区血管精密吻合,确保移植组织血运重建。在麻醉科和手术室等多学科团队的支持下,整个手术历时约6小时,术后皮瓣成活良好,患者乳房形态自然对称,腹部平坦紧致,恢复良好。
据卢伶俐副主任医师介绍,DIEP是乳腺外科天花板级的手术,相较于传统术式TRAM皮瓣手术,该术式最大程度保护了腹壁肌肉和神经,显著降低术后腹部膨出、疝气等并发症风险,患者术后恢复快,且康复后仍可正常进行核心运动。DIEP技术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兼具功能性与美学效果的重建方案,可以让患者在治愈疾病的同时,重拾身体曲线美与生活自信。
普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甲乳疝外科主任樊友本教授表示,我院首例DIEP乳房重建手术的成功仅仅是一个开始,乳腺外科团队将继续致力于乳腺癌综合治疗和乳房重建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更多乳腺癌术后患者提供个性化、高水准的重建方案,不断提升疑难复杂疾病诊治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前沿的医疗服务。
来源:甲乳疝外科
发布于:北京市如何用杠杆炒股,牛吧智投配资,买股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