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高空,搭载AI视觉的无人机正自动巡航,将违建画面实时回传指挥中心;街头巷尾,外卖骑手发现安全隐患,轻点手机完成上报……在漯河市郾城区,“数网融合”机制正在绘就一幅基层治理新图景。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强调,要突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今年以来,郾城区聚焦省委“五基四化”工作部署,落实漯河市委“建强组织、防化风险、办好实事、促进发展”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六情直通、四级响应”强组织、建体系、优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组织沉网 三级联动激活治理末梢
在郾城区孟庙镇五里庙社区,一张网格化管理示意图铺满整墙。“3.8万居民分布在下辖中村、李村、卓村、后郑四个小社区,全靠这张网管起来。”后郑社区负责人李俊华介绍。
郾城区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健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治理体系,书记带头领题,定期研究破题,上下联动答题,合力推动基层治理工作落地落实。
“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网络将治理力量拧成一股绳。1666 个网格党组织如神经末梢覆盖全域,网格员执行“季走访、月回访”,足迹遍布每个角落;1.2万名在职党员在“物业管家+报到党员”双重服务体系下,将服务延伸到8小时之外……
展开剩余72%新兴力量的加入更是激活了基层治理末梢。郾城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新就业群体党支部、车轮上的党支部,发布《关心关爱外卖骑手“双向奔赴”10条服务承诺》,培育300余名外卖骑手成为“流动网格员”。今夏雨夜中,一名骑手发现井盖移位后及时上报,避免了行人跌落事故,治理对象正成为治理力量。
数字赋能 "112N"体系织就天罗地网
为落实“党建+网格+大数据”要求,郾城区创新构建“112N”数智治理体系,一张立体智能全域感知网成为治理的“千里眼”。
“112N”数智治理体系是指,搭建“1”张立体智能全域感知网,打造“1”个智慧化“指挥中枢”,统筹管理和服务“2”类治理模式,融合“N”个应用场景。
辖区内无人机网格员嵌入大数据平台,与全区7568名网格员“空地联勤”,整合“雪亮工程”2311个高清摄像头,实现全天候精准巡防;智能无人机运用“飞控系统+智能机巢+AI视觉”低空技术,完成违建高空取证、汛期巡测积水、火灾现场红外监测救援等系列场景实践,做到“一次飞行、全量采集、多元应用”。今年6月首飞以来,累计执行任务132次,发现问题81起,消除大量治理盲区。
与此同时,管理与服务的双轮驱动成效显著。“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让双违治理提速30%,汛期积水处置从半天缩短至15分钟,网格员“大脚板”走访入户办理养老认证等民生实事800余件,带动1200余名居民就近就业。推动城管、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大数据贯通,推进多任务协同处理,实现高效能治理。
机制破壁 “六情直通”托起民生幸福
“商铺噪声三天解决,以前要跑断腿!”近日,郾城区沙北街道居民李先生点赞“六情直通、四级响应”机制。该模式建立研判、交办、问效闭环,今年5月以来,145件上报信息中,80%的事件实现3天内高效处置。
纵向贯通实现快速响应的同时,郾城区通过构建“平时联席会商+战时联合作战”模式,横向协同打破部门壁垒。对突发事件或重大疑难问题,启动“联合作战”程序,组织相关责任部门集中办公、统一指挥、协同处置,一般事项办结时间从3天缩短至1天。
在郾城区,多元共治的活力正在迸发。该区吸纳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商家店铺、网红大V等组建“社区合伙人”,孵化“团团活力圈”“冬日暖阳”等12个特色服务品牌。今年以来,累计链接“壹基金”等公益资金50万元,招引郑州银行、冀羽社工等58家机构签约服务项目82个,惠及居民3.2万人。
从空中无人机到街头骑手,从智慧大脑到网格铁脚板,郾城区正通过“数网融合”构建起基层治理新格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基层治理一网统管。”郾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杜继伟说。(张煜晗)
如何用杠杆炒股,牛吧智投配资,买股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